作為連接管理層和一線的 “橋梁”,班組長的溝通不僅是傳遞指令,更是在塑造團隊的士氣、服務的溫度,甚至客服的職業未來。可很多時候,一些看似 “隨口說” 的話,卻像隱形的刀子,悄悄割碎客服的積極性,拖垮團隊的服務質量,還讓管理者自己陷入 “忙到死卻沒人幫” 的困境。
很多班組長覺得:“我經驗多,讓客服按我的來,準沒錯。” 可他們忘了,客服工作不是 “流水線擰螺絲”,而是 “跟人打交道的靈活活”。
客戶不會按劇本說話:有的客戶上來就發脾氣,有的客戶繞了半小時才說需求,有的客戶提出的問題根本不在標準流程里 —— 這時候,客服需要的是 “隨機應變的能力”,而不是 “機械執行的指令”。
但 “別問那么多,按我說的做就行” 這句話,直接掐滅了客服的 “思考本能”。
你以為是在 “提高效率”,其實是在 “養廢團隊”:客服不需要想 “為什么要這么做”,也不需要想 “有沒有更好的辦法”,只要像機器人一樣執行指令就行。可一旦遇到你沒預料到的情況,客服就會瞬間 “卡殼”—— 不知道該怎么回應客戶,不知道該怎么解決問題,只能慌慌張張來找你要 “新指令”。
時間長了,團隊會變成 “依賴型巨嬰”:所有問題都要你拍板,所有決策都要你定奪,你忙得腳不沾地,團隊卻越來越 “沒戰斗力”。更可怕的是,這樣的團隊根本出不了 “能獨當一面的人”—— 畢竟,沒人學過怎么思考,怎么可能成長?
而且,“只看指令不看客戶” 的服務,注定是 “冰冷的”。客戶要的是 “被理解”,不是 “被念稿子”;要的是 “問題被解決”,不是 “你按流程回復我”。當客服只能機械地念指令,客戶感受到的是 “不被重視”,投訴率只會越來越高,服務質量只會越來越差。
真正的管理,不是 “我替你做決定”,而是 “教你怎么做決定”。比起堵住客服的嘴,不如放開他們的腦 —— 多問一句 “你覺得這么做有什么問題”,多引導一句 “如果是你,你會怎么處理”,才能讓團隊越帶越活。